平台概况
Platform Overview
文化传承校地协同实践平台是在随州市教育局指导下,由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本地高校联合建立的综合性文化传承服务平台。平台以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使命,通过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传承体系。
平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校地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文化传承新路径。通过建设数字资源库、开展实践活动、推动文化传播等多种方式,有效推动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文化传承人才、增强文化自信作出了积极贡献。
核心功能
Core Functions
数字资源库建设
建立涵盖非遗项目、民俗资料、传统技艺、历史文献等多类型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系统整理、科学分类和便捷查询。
- 非遗项目档案50余项
- 民俗文化资料300余份
- 传统技艺视频100余个
- 历史文献资料200余件
线下实践活动
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增强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剪纸艺术教学与创作
- 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
- 非遗项目展览展示
- 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线上文化传播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渠道广泛传播文化知识,策划特色线上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和覆盖面。
- 微信公众号文化科普
- 短视频平台技艺展示
- 云上非遗展线上展览
- 直播互动文化讲座
合作单位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本市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机构,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研究团队。在平台建设中,研究院充分发挥教育研究优势,为文化传承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课程设计支持。
主要职责
- 指导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建设
- 组织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
- 提供教育理论与方法支持
- 协调各级学校参与平台活动
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全市非遗项目的调查、申报、保护和传承工作,掌握大量珍贵的非遗资源。中心为平台提供专业的非遗保护指导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持。
主要职责
- 提供非遗项目资源与档案
- 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活动
- 指导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 组织非遗展览与展示活动
协同机制
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育资源、非遗资源、场地设施等各类资源的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
联合开展活动
三方共同策划组织文化传承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活动质量和效果。
定期沟通交流
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及时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平台运行中的问题,推动工作持续改进。
成果共享共用
平台建设成果由各方共享,共同推广应用,扩大文化传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工作成果
Achievements
数字资源库建设
建成涵盖非遗项目、民俗资料、传统技艺等多类型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累计收录各类文化资料500余份,为文化研究和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
实践活动开展
每学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组织开展剪纸教学、手工艺培训、文化展览等线下实践活动1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次,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
线上传播推广
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持续推送文化科普内容,成功策划云上非遗展3期,线上内容累计阅读量突破50万次,显著扩大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人才队伍培养
培养文化传承志愿者100余名,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文化传承骨干队伍,为平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社会辐射带动
平台服务辐射周边社区15个,与多家学校、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校地协同、多方参与的文化传承工作格局,社会效益显著。
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平台举办非遗传承人座谈会
9月15日,平台组织召开非遗传承人座谈会,邀请本地10余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会。会议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校地协同传承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平台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化传承志愿者团队获表彰
在随州市志愿服务工作表彰大会上,平台文化传承志愿者团队凭借突出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影响,荣获"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这是对团队长期以来扎实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将激励团队继续为文化传承事业贡献力量。
数字资源库系统升级完成
经过两个月的系统升级改造,平台数字资源库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增了资源检索、在线预览、用户评论等功能模块,用户体验显著提升。升级后的系统将为文化资源的保存、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联系我们